大力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服务梧州经济社会发展
|
作者: 陈森英 日期: 2017-1-23 来源: 梧州政协网 |
![]() |
陈森英 梧州职业学院创办于2008年,原属民办。2010年7月市委市政府收购接管并将其转为公办,并在此基础上将市区10所中职学校的资源进行整合,建设梧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实行梧州职业学院、市职教中心“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近年,顺利通过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高职)、国家级示范校建设评估(市二职中),人才培养水平均有了大幅度提升。 一、基本办学情况 学院、中心目前全日制在校生共约14000人。有高职类专业25个,中职类专业44个,有专任教师392人,“双师型”教师近200人,有各类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91个,实验实训设备总值7000余万元。有“国重”学校(国家级示范校)1所,区级示范学校2所,“区重”学校2所。学院、中心规划用地面积为595亩,分三期进行建设,预计2017年年底竣工。 二、职教综合改革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一)专业建设不断适应梧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我们紧紧抓住服务梧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办好专业。增设学前教育、电梯、移动互联网技术、工程测量与监理等一批新专业,新生人数不断稳步上升,专业人数趋于均衡。 (二)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 我们以抓好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为抓手,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2016年,在全区各类技能竞赛工作中,我们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18个。学生“双证”考试通过率在70%以上。有一名教师获广西技术能手称号,并直接晋升高级技师。 (三)全力服务梧州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开展集团化办学工作,为人才成长提供实践基础。我们成立了4个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达到20余家,校企人才培养逐步实现“无缝对接”。二是助力梧州扶贫工作,招收梧州市本地“两后生”精准扶贫生530人。三是落实毕业生留梧就业服务工作,近年来毕业生“留梧”率均保持在80%以上,源源不断地为梧州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三、关于推进职教发展与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学院、中心自整合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成效,为梧州经济发展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在具体工作中,仍然存在急须市委市政府帮助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切实解决办学面积不足的问题 按总体建设规划,学院、中心可容纳在校生规模为12000人(其中,高职生数为4000人,中职生数为8000人)。按照国家、自治区有关教育教学基本办学条件核查的要求,高职生人均土地为59平方米/生,中职生人均土地为33平方米/生。根据学院、中心现有的规划的在校生为12000人(高职4000人、中职8000人),则需要的办学土地面积合计应为749.98亩(合499989.16平方米),建筑面积合计应为301160平方米。 目前,学院、中心的土地为595亩(合396668.65平方米),其中已包含市体育场占地约164亩(合109333.88平方米),综合训练馆占地20亩(合13333.4平方米),热身场占地约30亩(约20000平方米),学院、中心土地只剩下381亩(合254001.27平方米)的土地,建筑面积约270000平方米(含三期建筑面积)。如果扣除市体育场和综合训练馆的土地,学院中心尚缺土地565.98亩(合377338.86平方米),建筑面积尚缺31160平方米。 当前,已完成一、二期工程的建筑面积约21万多平方米,只能满足约8000名在校生的教学实训和学习、生活使用。但学院、中心现在的在校生已达到约14000人,已经严重超出现有校区的负载能力。而且,按计划2015年8月份前交付使用的三期工程,现要推迟到2017年底。即便交付使用后,仍然不能满足14000人的办学要求,学院、中心仍然处于不堪重负的状态。 建议:一是解决学院、中心的565.98亩(合377338.86平方米)、建筑面积31160平方米的缺额问题,特别是要增加实训教学用房。二是加快三期工程建设,最好在2017年秋季学期开学时建成使用,缓解当前校舍紧张局面。 (二)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一是中心各中职学校自2010年整合以来,在编人员“只出不进逐步消化”,到目前以自然减员的方式减少了156人,但是未有新教师进入。导致中职学校的教师出现严重断层,青黄不接。二是高职类的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引进存在很大困难,尤其是思政类专业、建筑、汽修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历或者副高职称以上的师资引进非常困难。 建议:请市政府批准引进相应的教师。今年在校生已经达到约14000人。2011年核定的机构编制数与学院、中心发展态势良好的现状是不相适应的,建议增加教师编制核定数,特别是要制订相应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政策,引进一批高素质、高学历、高职称的“双师”素质教师。 (三)教师待遇偏低,教师队伍很不稳定,难以留住高层次人才 尤其是规范绩效工作发放后,学院、中心教师的待遇比梧州学院以及区内同类高职院校差距较大,导致每年都有教师流失。 建议:梧州市人民政府相关部门抓紧时间出台关于自治区关于绩效工资发放的配套文件,切实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因此,市委、市政府要充分利用发挥好梧州职业学院、市职教中心的作用,解决办学当中的难题,提升职教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确保职业教育发挥真正作用,从而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发言人是市政协委员,梧州职业学院副院长,梧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副主任) |